郑州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
教研成果

对学困生的化学教学方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05-09 10:17    作者:董伶俐    责编:107中


摘要:一些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刚开始不容易理解、接受化学知识,久之,可能影响他们化学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突破学习的障碍,提高他们的成绩及综合素质,这是本文尝试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困生  教学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初三年级的一门新课程,面对的是经过初中两年学习后有了一定分化的学生群体,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在其他学科中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初一、初二甚至是小学的基础知识都非常薄弱,逻辑思维、数字运算、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也表现较差。然而,根据以往学习困难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来看,他们往往并不一定落后,反而在某一领域(如美术、体育、音乐、社会交际等领域)有超凡的直觉思维能力或协调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这一学生群体仍然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作为一门新课,我们能否找到一些更适合学习困难生的教学方式呢?

首先我们要从分析这些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入手。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对学习新事物感到困难(例如学习打球、学习流行歌曲),只是在校学习期间用现今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成绩较低。而且调查这一学生群体的思维现状还可以发现,他们普遍表现为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思维弱于形象的、直觉的、感性的思维。我认为产生这种思维水平不均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至教学评价都存在着重抽象轻形象、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目前学校的教育活动多数围绕着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因此,那些在这些能力上有欠缺或开发不够的学生必然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被评为学习困难生。而且初期的知识或能力上的漏洞导致他们在环环相扣的学科知识体系中经常出现"一疏而百漏"的现象,知识积累越来越薄弱,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相关学科知识的逐步深入,成绩越来越差,自信心也严重丧失。

二、 针对学习困难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几种教学方式

针对上述现状,本人尝试在化学教学中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地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直觉领悟、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教学方式来突破教学障碍。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 利用实物和动手操作,积累化学表象

对一些常见的药品,我反复提供实物,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识它们的色、态,甚至是物质状态上的细微差别。例如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胆矾(蓝色晶体)等等,需要记忆的药品颜色状态很多。我并不强调这些物质的颜色并要求他们记住,这样会引起学习困难生对记忆的潜意识抵触或失去记下来的信心。我只是在尽可能多的时候展示样品,并无意地挡住标签的情况下问学生“这是什么”,或是让他们取来某某药品。学生从十几个没有贴标签的试剂瓶中一眼发现老师指定其取来的碱式碳酸铜时,已经在潜意识里深深体会到这种物质的颜色竟是那样与众不同。同样,因学生多次发现药品柜上透明的液体试剂中有一组棕黄色和一组蓝色的溶液,在他们没有学习酸碱盐之前,就已经有意地注意了这两种物质,并知道它们是氯化铁和硫酸铜。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中,我故意将硫酸铜和其他一些无色的试剂标签向后摆在试剂盒内,通过观察发现,凡是经过这些训练的学习困难生,在从试剂中选硫酸铜时,都是直接从中选蓝色试剂。而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则大都有先将试剂瓶旋转,观察标签,再找出试剂的习惯。

对于一些化学实验,我没有按传统的教法归纳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而用反复纠正错误实验的方法强化记忆操作要点(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应向下倾斜等)。我让学生结成小组,反复动手实验,并不断在身旁纠正他们自己动手时出现的错误。我还让这些学习困难生与我一起清理其他班级实验后的实验台,发现破裂的试管、被污染的试剂等就与他们一起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让他们自然体会到实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等。大量表象的、直观的实物和动手操作,实际上是在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将抽象的化学名词、操作注意事项等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使其直接从直观表象入手思考问题。而且,在不经意中,以暗示的形式教给他们知识,此时大脑处于松弛状态,潜意识支配着学生的无意注意,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

2、 鼓励学生从整体出发,用直接迅速的方式寻找可能、接近的答案

在一些常规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中,我摒弃了严密、有逻辑性地一步步思维的过程,尽管这些思维过程可能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一类题目一般较困难,需要大量缜密的逻辑思维作铺垫,而这恰好是学习困难生所缺少的。我将这类问题常出现的情况作为表象知识积累给学生做好铺垫,在实际的作题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推测 ,抓住学生的一闪之念,及时验证。比如推断题,可以直接从题目的叙述中找到他们熟悉的物质,比如说蓝色的溶液往往是硫酸铜溶液;黑色粉末变红色往往指的是氧化铜;最轻的气体一定是氢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多半是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常规的猜测。也有更大胆的,比如常见的液体,看看是否是水;能与多种物质产生沉淀,没准是氢氧化钡等。这些猜测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了,一多半是在碰运气。可是,这一过程激发了学习困难生的极大兴趣,竟然也使他们对这部分从来都是空白的题目写上几笔,而且还能部分触及正确答案。

计算题中,我鼓励他们跳步,把一些繁杂的步骤跳过去,抓一些主要矛盾。实验题我则根据经常出现的一些类型,给他们一些感觉,让他们在初懂题意的情况下直接填出诸如实验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装置如何连接一类的题,虽然答案不一定正确,我仍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歪理猜测答案。我并不认为这样做是离谱或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对逻辑思维欠缺、基础知识有明显不足的学习困难生来说,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往往靠的是直觉。事实上,有些问题不能靠逻辑思维分析出来,直觉却往往有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挖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效甚微,倒不如锻炼他们的直觉思维更有意义。

3、 贴近生活实际,尽量使题目的难度在于思维过程,而不是在于所需的铺垫知识

学习困难生普遍成绩较差,他们后天的知识积累可以说是很不够的,尤其是抽象思维的知识积累。在化学题目中,我尽量避免那些需要繁杂计算、巧妙设题和专业的特定解题方法的训练。这些对大多数学习困难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问题。我尽量引入铺垫知识单一、思维形象、在思维过程上增设难度的题目。例如下题:

例: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

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填序号,下同)画上花,再蘸----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向纸上喷洒----即可。

这一题目所需知识只是石蕊遇酸、遇碱的变色问题。知识铺垫单一,将化学知识与这一趣味情景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后天抽象知识积累,给学生的想象减少了障碍,可以说在这种条件下,学习困难生是与成绩优秀学生在基本同步的起跑线上共同进行思维训练。

三、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困难生对于自身积累的化学表象缺少规范的语言表达。

2、 知识过于零碎,难成体系。因为强调了用尽可能少的知识铺垫,因此学生的知识难以形成巩固,而且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只是对某些"点"理解的非常透彻,而对一些知识"线"概念极为模糊。

3、 过多强调直观、直觉、直接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计算及逻辑推理能力弱化。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不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还可能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找出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

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进的地方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老师应主动寻求对策,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个人认为,主要应从下列五个方面入手。

1、 重组教材,增减课时,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具有普遍性的,很难考虑到各地班级的不同情况,因此不一定就适合你的学生。教师对自己要有自信,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时可能碰到的困难,勇于对教材提出疑问,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改进不足之处,选择更合适、更贴近自己的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方式进行教学。各个学习内容还要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教材跨度大、学习内容深的可以再多花几节课(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多作一些铺垫,采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式,简单的加快速度,灵活、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对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具与学具,有些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再小组观察、讨论、分析,发现规律,对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会有好处!让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律,学会解决方法。通过这些形象、有趣的活动,把这些比较深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学困生通过努力也能尽量听懂!当然,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2、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传统中可取做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3、 坚持运用前文提到的有效的几种教学方式

前面提到的集中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所以要坚持使用。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变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应当认真倾听,待学生的问题提问后,与学生一道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并相机解决其它问题。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差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教学上随时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4、 给学困生更多一些关注

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差距。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要考虑到学困生,使学困生的学习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他们都能较容易地接受。做课堂和课外作业时,要求优秀生会做发展题时,对学困生不应同样要求,只要求他们会做基本题(发展题尽量听懂,听不懂不作硬性要求),另外数量上也可作一些删减!

考试时允许学生选取不同难度的考卷,或者同一份考卷设置不同的难度,甚至考差了允许他进行第二次重考。考试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成绩保密。以纵向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与他自身相比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大力表扬!考差了,也应中肯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

在平时的即时性评价中,也要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自己本身的纵向发展,给他们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学困生不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也要让他们有一些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因此喜欢学习,努力进步!

5、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化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化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

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化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应公正、耐心地给他们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对那些容易被冷落的学困生,教师更应精心呵护他们敏感的心灵,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最细微处做到关注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全面、持续、和谐、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华林等,《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年版。


郑州市二七区东升路39号
招生:0371-86560010  办公:0371-86560027
豫ICP备10019805号